三个字谈置入式行销、内容策展以及内容行销

偶而会被问到「到底置入式行销、策展以及内容行销谈的是类似的事吗?如果不是,差异在哪裡?」,在这裡我们就尝试各用一个字来探讨其中的异同,为感到混淆的朋友们稍作区隔。


「附」—置入式行销(Placement marketing)
既然名之为置入式行销,顾名思义产品或服务的讯息是依附在某特定的内容(例如戏剧或电影)之内,试图传达并影响观看内容的阅听者。例如看过蜘蛛人电影的观众会发现好巧电影裡每个角色用的手机跟电脑都是SONY的(因为电影公司正是索尼影业),以及小说裡的007明明作者设定是戴劳力士,但是随著不同的赞助商出现,电影中不同世代的007的手表也换来换去。

这种行销方式的效果相当程度取决于产品与内容情节融合的密切性与合理性、创意程度。像是若只是主角住院时无聊拿著某牌平板电脑玩游戏…,好像普通了点,也许出了戏院就忘了是哪一家的。但如果是深怀绝技文武双全的高科技间谍使用某牌平板毫不费力侵入敌方系统盗取资料,甚至还出现一两次独有功能的特写画面,好像就值得特别买来用一下,和朋友聊起观影心得时也许品牌与产品还会持续浮上心头。笔者印象最深刻的置入式行销案例,应该是「回到未来 Back to future」第二集裡那双自动包覆双脚且自己会绑鞋带的耐吉球鞋—除了抢眼有创意,也藉剧情暗示耐吉将继续称霸运动用品市场。事实上,耐吉已在今年发佈2015年(也就是当年电影裡设定的未来年代)将会真正推出可以自己绑鞋带的球鞋,相信到时一定又会造成一波话题。置入式行销玩到弄假成真,真是一绝。

企业在评估是否运用置入式行销时,除了计算自家品牌露出的时间与次数外,「戏剧效果」也许更是需要注意的,最好自家产品化身为情节裡的一角,那就太好了。

「选」—内容策展(Curation)
「内容策展」(Curation)近来日渐受到行销人重视,指对资讯或内容的新整理方式,包括过滤、挑选、判断、组织、脉络化、连结等。换句话说,「集合」与「过滤」是策展的两大行为,而为什麽与行销有关?自然是因为在消费者已经被资讯之海淹没的情况下,如果有人可以提供吸引其注意、经过整理且符合其需求的资讯或内容,无形中解除了他的焦虑与判断难题,自然也对其产生影响。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策展的价值是基于对内容的「处理」而生。

「内容策展」吸引人的关键首在主题设定,举例像是食谱平台配合节令或事件甚至与其他主题的连结(例如推出《深夜食堂》食谱特辑)就属于运用平台的内容进行策展。也可以这麽说,平面杂志的「封面专题」的编辑工作方式就很近似策展的概念。不过千万不要认为主题设定好,内容挑一挑就大功告成了。如何透过察其脉络(Context)、品评(Comment)、论断(Conclusion)去赋予内容新的价值,进而凸显策展者(行销人、厂商)的独特风格与影响力才是重点。

对于品牌行销人而言,与产品有关的知识、内容与资讯甚至品味本来就是已经具有的基础,善用这原已具有的能力,运用不同的媒介—例如部落格、粉丝团、电子刊物…进行内容策展会是不错的开始。

「创」—内容行销(Content Marketing)
根据 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的定义—「内容行销”是一种透过创作与发佈有价值以及与阅听者具相关性的内容,达到吸引目标受众的效果,进而驱使他采取对我们(指厂商)有利行动的行销技巧。」。因此可以这麽说,相较于上述两种方式,内容行销的内容主控性更强,甚至是达到量身订做的程度。而「吸引注意」与「驱使行动」则是衡量效果的关键。

不过也需要注意,内容行销所期待的效果未必会是直接的销售(甚至在进行内容行销时,要刻意避免太过push销售的呈现),在资讯爆炸,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成为行销人必须努力争取的对象时,使目标阅听者产生对品牌的印象、认知与记忆也是内容行销可以达到的重要成效。

虽然是不同的运作方式,但是相同之处在于品牌行销人必须培养出对内容的敏锐感受,才可以活用内容对阅听人的影响力,达到正面的行销效果。这也是近来谈到未来需要的是「T型人才」—除了有垂直领域的深入专业,兼具跨领域的理解与喜好,才能藉由不同领域间的类比与融会贯通,将专业延伸到更广范围,行销人更是如此,共勉之。



YAHOO搜索引擎推广网站